10月16日,华大气膜实验室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正式投入运营2天后,青岛华大“火眼”实验室累计完成1008396人份的核酸检测,高效助力青岛市全民核酸检测任务顺利收官。
工作人员在青岛华大气膜舱内处理样本
紧密配合青岛市全民核酸检测任务
5天交出高效成绩单
10月12日凌晨,青岛市卫健委通报,青岛市已制定并启动全员核酸检测,社区检测正加快推进,3天内对市南、市北、李沧、崂山、城阳5区检测全覆盖,5天内对全市检测全覆盖。当日,在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管委和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中德生态园的大力支持下,青岛华大“火眼”实验室完成阶段性升级,日检测通量从最高2万人份迅速升级至20万人份,并启动气膜版“火眼”实验室建设。通过全国范围内紧急调配抗疫设备物资,火速提升青岛华大“火眼”实验室整体检测通量。
10月14日晚,经过3天升级扩建后,气膜版“火眼”实验室正式启动运营。青岛华大“火眼”实验室病毒核酸检测日通量已提升至4万单管,若按照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制定的《新冠病毒核酸10合1混采检测技术规范》进行实施,青岛华大“火眼”实验室每日核酸检测通量可实现40万人份。15日晚间,青岛“火眼”实验室日检测通量进一步攀升至60万人份。
多团队鼎力支援
气膜版“火眼”再立新功
此次助力青岛全民核酸检测任务中,青岛华大引入了华大基因创新研发的移动充气式BSL-2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气膜版“火眼”实验室。
10月14日 ,青岛华大气膜版“火眼“实验室正式投入使用
该实验室是借鉴国内抗疫经验,为解决突发疫情防控及缺乏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地区所设计。通过双层气膜形成拱形主体建筑,严格按照全球生物安全要求和行业规范对实验室进行模块化布局,并整合了华大基因近期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经验,不仅能快速提升检测效率,可快速搭建、高效落地,还具有全国产、高集成、低能耗、智能化、可收纳、易运输等优点。
青岛华大总经理刘俊年介绍:“气膜版‘火眼’实验室是由华大基因联合同济大学、易托邦共同研发。借鉴华大此前的抗疫经验成果,青岛华大仅用3天时间完成了9个气膜舱的搭建和实验室设备的调试工作,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在此,我要特别感谢来自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省立医院、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临沂卫健系统、青岛卫健系统等来自全省的近百名医疗队成员,以及来自天津、武汉、深圳等200多人的华大检测队伍火速驰援青岛,保障了青岛华大‘火眼’实验室检测任务的顺利完成。”
此外,气膜版“火眼”已成功助力国内多地疫情防控。5月1日,历经7天火速打造的哈尔滨气膜版“火眼”实验室正式建成,这也是全球首个正式投入运营的气膜版“火眼”实验室。6月23日,气膜版“火眼”实验室再次落地北京,日检测通量实现10万人份,成为当时全球日检测通量最大的气膜“火眼”实验室,并累计为北京地区检测超过100万例核酸检测样本。
中国智造赋能
自主创新科技铸造战“疫”堡垒
青岛华大“火眼”实验室能够保持超高通量的检测能力运行,高效完成防疫任务,其中先进的工具和设备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极大影响整体检测效率的样本分装和核酸提取环节,实验室装备了华大智造自主研发生产的全自动MGISTP-7000分杯处理系统及高通量自动化病毒核酸提取设备MGISP-960。
工作人员在操作高通量自动化病毒核酸提取设备MGISP-960
“以往对样品的核酸提取需要从一个个试剂管单独提取,操作很慢,现在可以同时对96份样本进行核酸提取。既节省人工,又提升效率。”青岛华大智造总经理倪鸣博士介绍到。该设备的通量达到192样本/80分钟,适用于企业、临检、医院等领域的中高通量用户,一人可同时操作三台,效率得到大幅提高。在全国抗疫过程中,华大智造MGISP-960已支持包括湖北、山西、北京、天津、南京、深圳在内的全国30余个城市及地区,成为各地疫情防控的重要科技力量。
华大智造研发的快装式负压硬气膜核酸检测实验室首次投入实战
与此同时,青岛华大“火眼”实验室还启用了由华大智造研发的快装式负压硬气膜核酸检测实验室。这款帐篷式的负压核酸检测实验室,单舱占地面积仅54平方米,具有极高的灵活性和强大的环境适应性,不仅适用于各种室内场所,而且也能抵抗户外各种风霜雨雪天气。
据了解,华大智造在接到本次青岛抗疫任务后,仅用18个小时即实现了人员的两方调兵、三地联动,急速支援,24小时运行,许多抗疫人员刚下飞机就进入三级防护区域通宵工作。
伴随华大“火眼”实验室走向全球,华大智造所代表的“中国智造”已支援瑞典、阿联酋、加拿大、塞尔维亚、澳大利亚等国家,为全球战“疫”提供坚实工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