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蒋慧加入华大的第11年,也是她带领华大智造飞速发展的第5年。
5年内,她和团队给基因测序市场带来了4款获得临床批准的国产测序仪。今年,他们完成了一次超越,研制出一款目前全球最高通量的基因测序仪。
“我们希望,能够给行业的中下游提供一种可选择性,同时也给自己一份可控性。”在近日的“2018测序技术和应用高峰论坛”上,时任华大智造首席运营官的蒋慧博士如此表示道。
华大于2013年收购美国人类全基因组测序公司Complete Genomics,并迅速进行计划转化与再开发,仅五年的时间华大就拥有了自主研发基因测序仪的核心知识产权和国内生产能力。
“贸易战、中兴事件让大家深刻认识到,掌握核心技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蒋慧告诉记者, 在测序产业链中,基因测序仪作为起点,为整个中下游测序服务提供最基本的支撑。但是长久以来,中国的基因测序上游一直都是国际企业垄断的局面。
“中下游企业需要的不仅仅只是一个平台、设备,大家更期待的是可选择性。”蒋慧解释道。她所在的华大智造是华大集团的新板块,正式成立于2016年4月。截止目前,公司已有四款测序仪BGISEQ-500、BGISEQ-50、MGISEQ-200、MGISEQ-2000获得NMPA批准,能够满足不同的临床需求,包括婚前、孕前、新生儿、肿瘤、病原微生物检测等。
01
国产测序仪优势,来自于技术先进性和生产链条国产化
2018年,华大智造迎来了新的里程碑:在第十三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ICG-13)上发布了一款超高通量的测序仪MGISEQ-T7。
“首个4联芯片的测序平台”、“测序速度提升超50%”、“日产数据量高达6T”、“1天最多可完成60例个人全基因组测序”……蒋慧在介绍这款产品时,给出多个关键数字。据悉,MGISEQ-T7已申请国家审批程序。目前华大智造已与WeGene签订了关于MGISEQ-T7的合作协议。
“华大智造的研发进展很快,且各方面性能都在朝着与进口测序仪保持统一标准的方向发展。” WeGene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陈钢博士在会场告诉记者,他很愿意看到上游厂商的本土化,因为对于应用层而言,想要做出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实际上与上游发展密不可分。
“虽然国产测序仪最初是成本优势,但是从商业角度来说,所有大规模的成本优势都是依赖于技术和整个市场规模的进步。这也意味着,只有国产测序仪达到国际统一水平,才可以谈成本优势。”陈钢进一步肯定道。
02
人人基因组时代,更需要伦理、监管
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宣布启动,旨在绘制人类基因组突破、破译人类遗传信息。2003年,这项伟大计划完成。15年后的今天,对基因的解读已经融入生命医学的多个角度,从生育、遗传性疾病到个性化诊疗,基因测序正逐步深入临床应用。
“伴随着精准医疗、个性化医疗的热潮,未来某一天我们是不是能够真正把基因检测做成一个常规?”蒋慧在采访中给出一个提问。随着访谈的深入,她很快给出自己的回答:“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基因信息,这些可以作为诊疗的参考和依据。测序成本的降低,或许会让‘人人基因组时代’不那么遥远,可能越来越近。”
为了推动这一时间,2018年7月,华大智造宣布开展“测序者计划”,旨在推动世界生命科学领域合作创新能力的提升,促进基因行业生态发展。时隔5个多月,在此次论坛上,华大智造再次启动“迈向人人基因组时代”的步伐。
这一构想不仅仅需要目标、愿景和行动,还需要思考很多尚未解决的问题,例如伦理、需求等。“我们技术变得更加平民化,但是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做测序?不同的人需要的信息有哪些不同?”蒋慧认为,在实践中需要分级、分层考量。
她表示,行业需要一个共识,这有利于监管的形成,是促成行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当问题一一解开,在监管的大环境下解决需求,才能真正实现人人基因组时代的到来。”蒋慧对此很谨慎,她认为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
WeGene专注于消费级基因检测,对于监管,陈钢深有体会:“我们需要产生可靠的检测结果,从样本采集、检测流程到数据分析,都需要做到可管可控。这有利于行业的规范,最终切实造福消费者。”
03
2018“小试牛刀”,2019有所作为
蒋慧用“突破”一词形容2018,因为这一年华大智造发生了很多大事记,发布新的测序仪、组建营销团队……“我们花费5年时间,布局了从小型、中型到超高通量多个测序仪器。接下来是优化、升级以及打造整体化技术平台。”蒋慧对公司的发展总结道。
“2007年我加入华大的时候,错过了最黄金的人类基因组计划,错过了水稻基因组计划。但是,我有幸经历了炎黄基因组计划、熊猫基因研究以及对测序仪的自主研发。”蒋慧认为,这些都是过去的成绩,她希望,2019年华大智造能发出更多的声音。
“我们在2018年‘小试牛刀’,2019年势必要有所作为。”蒋慧表示,马上到来的1月份,华大智造将首次亮相J.P.摩根医疗健康大会,以生命科学和医疗健康设备提供者的身份寻求更多的开放合作和生态构建计划。
责编:探索君
本文转自生物探索